
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張士海的辦公室,他正在為周末組織當地某小學五年級的部分孩子參加普法教育實踐準備方案!敖M織孩子們參加各種模擬的法治活動,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法律意識”,提到青少年普法工作,熬夜做方案而略顯疲憊的張士海頓時來了精神。近年來,張士海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普法工作,不僅為所在單位贏得未成年人保護的省級榮譽,個人也被中國關工委、司法部、中央綜治委聯合表彰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先進個人”。
2007年9月,張士海通過公務員招考進入淮安區檢察院,先后從事外宣、公訴、案管等工作。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能結合工作經歷撰寫普法宣傳稿件。
2017年,張士海轉任未檢科科長。剛到未檢科就接到了這樣一個案子:家庭貧困的少女劉某,受人欺騙進入傳銷組織,后受頭目指使看管徐某期間,徐某不慎從四樓墜落受傷。
在看守所提審時,張士海發現,至此劉某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面對這樣一個從沒學過法的懵懂少女,他決定全力對劉某進行挽救。
在對劉某依法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后,一個難題擺在張士海面前:因為家庭貧困,劉某及其家人一直沒有賠償被害人任何損失。沒有被害人的諒解,對劉某的后續處理肯定非常不利。于是,張士海和承辦人一起做雙方工作。針對劉某家庭貧困的實際,張士海提出一個調解方案:劉某家先湊一部分錢賠償被害人,剩余的靠其打工分期償還。經多次努力,被害人最終認可了這個方案,在簽訂了還款協議后,被害人出具了書面諒解書。
據此,2018年5月16日,淮安區檢察院對劉某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一年。為了讓劉某順利度過考驗期,張士海安排承辦人專程前往四川劉某的老家,委托當地檢察院對劉某進行幫教。當看到千里之外風塵仆仆趕來的淮安檢察官,劉某及其母親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劉某案正是張士海帶領科室干警關護涉罪未成年人的一個縮影。他牽頭制定了一系列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普法幫教制度,近兩年來,該院15名被幫教對象均順利度過考察期,實現了“零再犯”的目標。
多年的辦案,張士海發現許多罪犯特別是未成年罪犯都是因為法律知識匱乏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青少年普法工作中。
從2015年開始,張士海每年都在淮安區的各中小學校開展十幾場大型的普法講座。為了講好普法課程,張士海從不照本宣科,而是經常梳理辦過的案件,把案件化作生動形象的普法故事,用涉罪未成年人的經歷和感悟去觸動聽課學生們的心靈。有一次,張士海到本地一所中學為該校1000多名學生上《中學生容易觸犯的幾個罪名》普法課程。因為講課的地點在戶外操場上,無法使用多媒體設備,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張士海將辦理過的案件化作一個個小故事,幽默風趣的語言讓臺下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在進行校園普法的過程中,張士海也逐漸認識到校園普法單靠未檢科幾名干警顯然人力不足。如何最大限度加大普法覆蓋面呢?
2017年初,該院決定與淮安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合作,建設淮安市檢察機關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由張士海與基地設計團隊合作,全程參與基地建設。
該基地建設面積近3000平方米,如何將規模這么大的基地建成一流的、受學生歡迎的法治基地?除了收集資料苦思冥想外,張士海帶領設計團隊先后前往多個普法基地參觀學習,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設計思路:基地不是簡單地傳授法律知識,而是要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情感悟的方式,在實踐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
為了充實基地法治教育內容,張士海結合辦案實際和未成年人年齡特點,自己編寫普法案例、檢察官寄語等文案,并牽頭設計了立法流程體驗、庭審體驗、憲法宣誓等多項普法課程。為了讓基地的普法課程更受學生喜愛,張士海多次將設計推送給當地中小學的師生提意見建議并反復修改。
2017年底,基地正式揭牌,參加揭牌儀式的全國四級檢察機關的相關領導及未檢同仁在參觀基地后,對基地給予高度贊譽。
“明年的目標就是推動基地和當地的教育部門合作,讓淮安所有在校生都能到基地來接受至少一次體驗式的法治教育,讓孩子們愛上法律”,張士海說道,“2016年以來,我們全區的在校生犯罪人數一直保持著零紀錄,這個紀錄我們希望一直能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