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我進入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轉眼間,已近8個年頭。8年間,我從以法為劍、、以理為刃的國家公訴人,到護航青春、守護明天的未檢人,再到如今的第二檢察部檢察官。崗位變了,但我對檢察事業的熱愛只增不減。
切實體會到檢察初心
“黃檢察官,家里人都不知道我投了這么多錢,我這些話不知道該跟誰說。就黃檢察官愿意聽我叨叨兩句,幫我想想辦法!边@是一位86歲的老人出院后給我打來的電話。
那是2013年,我初到公訴科時辦理了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且被害的100余人基本都是離退休的老人,其中就包括這位86歲的老人。在得知案件移送檢察院后,著急的老人們通過來信、來電、來訪等方式多次申訴,請求追回他們的養老錢,并且希望能見一見負責辦案的檢察官。
這些錢可都是這些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攢下的養老錢啊!面對前來申訴的老人們,我盡可能地耐心勸慰安撫,用真誠、溫暖的話語告訴他們案件的最新進展,同時用老人能理解的方式講解法律和政策規定,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們挽回損失。其中那位86歲的老人,瞞著家里的孩子,將自己10萬元的養老錢投了進去,血本無歸,不敢告訴家里人。因為無人訴說內心的苦楚,老人常給我打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小時。后來他病倒住院,出院后第一個想到的還是給我打電話,問問案件進展。
最終,被告人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25萬元。
老人們的信任,讓我深切感受到身為一名檢察官的責任,讓我切實體會到檢察工作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也讓我知道只要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溝通,努力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就會有收獲,就對得起這份責任,這就是我作為一名檢察官應有的初心。
展現別樣檢察力量
2016年,我調整到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從一名公訴人轉變為未檢人。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角色的轉變,更多的是要在辦案中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需要,用專業和愛幫助他們重拾勇氣和力量,回歸正常生活,追求新的幸福。
同年,我辦理了一起盜竊摩托車的案子,3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年僅17歲的在校學生。到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孩子家長的場景,其中一位母親拉著我的手淚流滿面,“黃檢察官,我們該怎么辦,我的孩子是不是完了?”
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是一項有溫度的工作,我們不能只看到案件,還要看到案件背后的孩子,對未成年人寬容而不縱容,嚴管而又關愛,實施專業、有效的教育矯正,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才是未檢工作真正的目的。因此,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我不僅關注犯罪行為,更關注案件所涉及的人;不僅關注孩子過去的錯誤,更關注孩子未來的發展。在案件辦理中,我深入調查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家庭背景、幫教條件,為每一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教育矯正方案,用少年司法理念,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神,引導這些涉罪未成年人體會法律教育的震撼、感悟破壞規則的代價、懂得承擔責任的意義,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救贖,找到回歸正常生活的勇氣。
歷時一年半的辦案過程中,上述盜竊案的涉罪未成年人完成了教育矯正,全部穩定就業。從此,用法的教育、理的化解、心的溝通、愛的幫扶,盡量減少和消除犯罪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陰影,展現別樣的檢察力量,成為我的工作追求。
讓孩子們遠離刑事犯罪
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對教師這個職業,我有著特殊的情感。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恰好可以把我的專長和興趣結合起來。于是,我成為了普法課堂上的講師,并有幸走上央視。
作為山東省檢察院、省教育廳“法治進校園”巡講團成員,山東省法學會“護航青春”齊魯護航行動講師團成員,我在多個地市開展過法治教育,多次組織參與“市北未檢校園行”“防止校園暴力”等法治宣講活動,先后進入三十余所學校、社區進行法治宣講百余次,受教學生10萬余人。我制作的《遠離校園欺凌,做文明守法少年》法治教育課件,入選山東省未檢精品課件庫。
課堂上,我喜歡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勾起孩子們對法律的興趣,讓他們在哈哈大笑之余,記住一個又一個法律知識。2018年,我有幸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檢察官,成為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CCTV-12)《守護明天》第二季節目主講人,在第5期節目《我被父母出賣了》中,我結合真實案例,以案釋法,呼吁和倡導家庭、學校、社會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共同努力,取得良好效果。
從檢8年,我感受過小案子的瑣碎繁雜,體會過大案要案的金戈鐵馬。一直以來,我堅持一步一個腳印,認真辦好每一個案件,用實際行動詮釋身為一名人民檢察官的初心和使命。我先后獲得“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業務能手”“山東省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業務標兵”“山東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個人”“青島市‘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2019年,我再一次轉變角色,成為市北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的一名檢察官。新的崗位上,我依然以高標準嚴要求提升法律素能,但內心對檢察工作的初心和堅守不會改變。
(講述人系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員額檢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