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義網哈爾濱電(記者閆佳楠 通訊員陳始途 侯悅)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檢察院四樓長長的走廊里,總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在進進出出中協調指揮,半白的頭發和他年輕帥氣的臉龐不太相稱。他叫欒海龍,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負責人,不管什么時候,喊一聲“龍哥”,總能聽到他響亮的回答。1976年出生的他已經在檢察崗位上堅守了二十個春秋。
二十年中,欒海龍歷經的檢察角色一直在變,但是他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卻始終不變。在反貪崗位上他是一名優秀的偵查員,曾為國家挽回近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在公訴崗位上他是一名優秀的公訴人,年均辦案數150件以上,成為全院公訴人的辦案標兵;做為一名民行檢察干警,公益訴訟屢創新功,曾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民行廳借調工作,受到上級院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都說術業有專攻,可是欒海龍無論從事哪項工作——自偵、公訴、民行都會用一顆熱心、一顆恒心、一顆專心把工作干到最漂亮。
這位在辦案過程中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檢察官在生活中卻是積極陽光,樂觀助人。全院誰家里有了大事小情,有了需要幫忙的,他總是第一個出面,時間久了,同事們都會說:有問題找“龍哥”。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無論前一天工作有多忙,加班到多晚,第二天上班的時候,照樣活力四射,就像一臺永動機,看到的永遠是他“風風火火”的身影。在走廊里和每一個遇到的同事打上招呼,腰間掛著鑰匙嘩啦啦的走過,大家就知道是“龍哥”來了,他走過的地方也總是歡聲笑語!白鋈恕碧舨怀隼,“做事”挑不出錯,干工作專揀別人恨不能躲開的“硬骨頭”,這就是“龍哥”的作派。
孜孜不倦科技強檢顯身手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欒海龍感受到要想把每一個案件辦準辦實,必須要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做基礎。所以出了新法條,他總是全科室第一個鉆研的,新舊法條對比也總是信手拈來,刑事的、民事的、行政的……他就像是一部移動的法律字典,大家有什么拿不準的法條總是第一個問他。打開欒海龍的柜子,《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訴訟監督規則》……細細翻閱每本書的每一頁,折舊的書角、密密麻麻的標注都是他刻苦學習的印跡。
除了對法條的認真研讀,熟悉“龍哥”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無人機“發燒友”。隨著公益訴訟對證據標準的不斷升級,利用高科技和新技術取證變得勢在必行。欒海龍利用業余時間苦練技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連年輕人都覺得吃不透的無人機航拍技術,被他運用得爐火純青。把無人機變成公益訴訟的“取證利器”。在近期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中,欒海龍發現某市政公司附近揚塵污染嚴重,可能系其院內露天堆放的大量原材料石灰、碎石導致,需要通過航拍技術手段對其院內石灰、碎石的堆放情況以及地理位置、面積、周邊環境關系等加以確認,固定證據。隨后,在欒海龍嫻熟操控下,無人機完成了空中取證,對該涉案企業堆放物料現場進行了航空攝影以及三維實景航測,精準確定了物料堆的占地面積、體量以及周邊情況。通過無人機的勘測,能夠確定該涉案企業院內貯存的大量碎石、石灰等是產生揚塵污染的“元兇”,而該企業未將物料做密閉處理、未采取有效覆蓋措施加以防治,對于形成的揚塵污染負有直接責任。這些證據的精準收集對案件的成功辦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這一案件的辦理,引發哈爾濱市檢察院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建筑垃圾領域的專項治理監督行動。
忘我工作舍小家為大家
2012年初,時任哈爾濱市南崗區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科檢察員的欒海龍被組織選派參加黑龍江省紀委專案查辦工作。查辦案件的當天,他驅車一千公里遠赴大連執行抓捕任務。工作中,他不畏艱苦,加班加點工作,全年累計加班、出差110余天。錄入犯罪嫌疑人、證人筆錄130余份;調取銀行、證券、房產、工商檔案等書證170余份。其所辦理的黑龍江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賈某(正廳級)受賄案是南崗區檢察院近年來查處的級別最高的領導干部,通過所辦案件,共挽回經濟損失673萬元,該案也被黑龍江省檢察院評選為精品案件!
開拓創新公益訴訟創新功
公益訴訟開展之初,無任何案源線索,欒海龍通過關注網絡社區輿情,對入戶未辦理產權證的大型社區進行摸排,發現黑龍江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三家房地產公司累計拖欠國有土地出讓金1.1億余元,且欠繳時間均長達2年以上。由于涉案金額巨大、時間長、取證難,辦案壓力重重。頂住壓力,按程序辦案,確保國家利益不受任何損害,這是他的責任更是使命。他克服重重困難,采取外圍走訪、現場拍照錄像、調取工商稅務檔案、詢問行政機關及涉案企業等一系列調查核實手段并固定了相關證據,在履行完層報審批之后,向有催繳職能的行政機關發出哈爾濱市首件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法定職責,采取有效措施催繳欠繳的土地出讓金。收到檢察建議后,該機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隨即向仲裁機構提出了仲裁裁決的申請,保證了國有土地出讓金、滯納金足額入庫。
夙夜在公不顧辛勞為民生
在民行崗位工作多年的欒海龍深深地感受到百姓維權的艱難。他說辦案要為百姓伸張正義,這是責任和使命,更是光榮和驕傲。
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辦理包工頭張某拖欠農民工劉軍等三人工資一案,欒海龍得知本案申請人依靠打工維持生活,又值春節返鄉之季,因被拖欠工資的行為導致其家庭生活難以為繼。并且劉軍等三人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自己的訴求,都沒有得到解決。于是他立即啟動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決定支持起訴,制發《支持起訴意見書》,開辟綠色通道,申請訴訟費緩交,幫助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開庭時他全程參與庭審,監督判決執行,一連串的組合拳使農民劉軍等三名農民工在最短時間內拿到了被拖欠的十余萬工資款。拿到工資后的劉軍為欒海龍制作了錦旗并激動的說“我們都以為沒有希望了,沒想到在檢察院碰到一個好人”。而欒海龍卻總是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不邀功,不自滿,踏踏實實為百姓做實事,他心里面裝著的是大愛,也是無私和無畏。
近年來,欒海龍曾9次被兩次榮記三等功,被哈爾濱團市委授予“第一代創業人”稱號,他也是“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無數榮譽和光環的背后,彰顯著新一代檢察人的奮斗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