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心中有光的人
——記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白靜

白靜,女,36歲,蒙古族,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檢察院檢委會委員、第八檢察部主任。從事檢察工作10年來,辦理民事行政申請監督案件近300件,參與或直接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00余件,主辦的兩件公益訴訟案件被作為典型案例,寫入最高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專項報告,三件案件入選內蒙古自治區十大公益訴訟案例,本人入選全國民事行政檢察人才庫。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獲得“全國模范檢察官”、內蒙古“先進工作者”“十佳法治人物”等榮譽。
聲音清脆,面帶笑容,是很多人對白靜的第一印象。接觸時間久了,則會驚異于她的自信與活力。在她小小的身體里,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巨大能量?近日,記者走近她探尋答案時,她眼睛亮亮地說道:“做一個心中有光的人!”
心中有光,才能傳遞法律的溫度
“白靜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她總能讓那些心有怨氣的上訪者敞開心扉!焙艉秃铺厥袡z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老處長”王利科評價說。
初到檢察院,盼望著能站在公訴席上指控犯罪的白靜卻被分到民事行政檢察處。面對完全陌生的工作,字典里沒有“不行”二字的她暗下決心,“我就要在這個‘非主流’業務部門做主流人才!”
第一個案子就給她一個下馬威。那是一起民事申請監督案,涉及勞動爭議糾紛,因過了訴訟時效,法院沒有受理。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白靜一臉自信地向“師傅”匯報:“不支持監督申請”!皫煾怠睋u了搖頭,“別想著靠一紙法律文書就結案,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痹谒麄兊呐ο,雙方當事人坐下來對話,最終達成和解。
在以后的工作中,白靜把案結事了人和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她說,民行案件有勝訴就有敗訴,有喜悅就有悲傷,辦案中,我們還應該是事實的傾聽者、法律的宣講者、心理的撫慰者,這樣才能幫助當事人徹底解開心結。
律師郭俊峰代理的案子走到抗訴程序后,白靜先后接待了他和當事人40多次。郭俊峰說:“白檢察官每次都面帶微笑為我們解答,雖然抗訴沒成功,但當事人說,白檢察官對法律的解釋透徹到位,讓他心服口服!
數年前被買斷工齡的某集團30余名職工情緒激動地到檢察院申訴,白靜擺事實講法律,從上午10點多說到下午2點半,盡管沒能得到檢察院的支持,但職工代表告訴白靜:“法律有法律的規定,我們聽你的,好好過自己的生活!比缃,這位代表成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義務宣傳員。
這種注重傾聽與換位思考的工作方法也被白靜帶到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白靜告訴同事,與行政機關打交道要“審慎、善意”,要了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知己知彼才能有監督的底氣。
心中有光,才能照亮公益訴訟探索之路
2015年,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內蒙古自治區先期試點,白靜開始了在公益訴訟檢察領域的探索。
從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試點探索,白靜說,自己和同事們就像在游戲中“打怪升級”,一關接著一關過,直至最后通關。
內蒙古阜豐公司氣味污染案是白靜遇到的一個“大怪獸”。10年間,呼和浩特市西南部城區怪味不停,舉報不斷,企業整改也不斷,但污染始終難以根除。白靜作為案件承辦人,多次深入企業了解案情,固定證據,發出檢察建議。隨著案情的明了,壓力也隨之而來——5000余名員工的就業、周邊村民的玉米銷售、國家利稅收入等等,這些問題一一擺在面前。
既要辦好案,又要讓企業生存發展,這就需要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尋求解決之道。白靜先后十余次與有關部門對接,多次到阜豐公司召開現場會,終于凝聚各方合力。在公益訴訟之手的推動下,阜豐公司先后投入近2億元資金開展“氣味攻堅戰”,最終攻克了行業難題,還獲得了國家環保專利。2019年10月,該案入選最高檢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兩周年典型案例。
“白檢察官辦案并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走下來了解我們的問題,傾聽我們的苦衷,講法律信手拈來,提建議也是娓娓道來!备坟S公司總經理李學朋告訴記者,環保相關法律成為阜豐培訓的重要一課,他本人也積極推動阜豐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全面推廣環保技術,曾經的“被動改造”變成了現在的“主動預防”。
在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4年多時間里,白靜幾乎走遍了呼和浩特地區的每個角落。在發現呼和浩特地區污水溢流問題時,白靜和同事們并沒有就事論事地單純發出檢察建議,而是推動政府及各行政單位共同召開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協同打通公益保護“最后一公里”;在辦理自治區首例市級行政機關被訴案件時,創新性地組建了由兩級檢察院檢察官組成的專業化辦案組,推動解決了10年舊案,此案作為“新官必須理舊賬”的典型案例寫入了最高檢專項報告。此外,白靜和她的公益訴訟團隊還在全區率先實現跨區域案件異地管轄、率先發布檢察公益訴訟白皮書……
經過努力,呼和浩特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從“墻內香”轉向“墻外香”,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他們開始收到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定期移送的公益訴訟線索,受到河長辦的邀請共同進行河湖“四亂”問題的排查,收到聯合開展食藥安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的需求,收到行政執法機關授課的邀請……
心中有光,才能聚集多方力量
前段時間,白靜似乎比平時更忙——忙著開展整治消除安全隱患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忙著研究部署野生動物保護專項監督行動,忙著召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視頻調度會……
從事公益訴訟工作以來,忙碌就是白靜的工作常態。她和伙伴們幾乎“白手起家”,對公益訴訟涉及到的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匯編。
為了熟練運用龐雜的法律條文,了解陌生的專業領域,白靜見縫插針把點滴時間利用起來,有意識地捕捉信息,隨時整合吸收。她說,只有提前做好功課,與別人交流才有底氣。
“從不說外行話!”在阜豐公司大氣污染案中,李學朋見識了嫻熟運用化學術語的白靜。
2019年7月,白靜開始在“檢益青城”品牌上發力。在她的帶動下,呼和浩特市兩級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0多件,其中,呼和浩特市檢察院辦理的50多件案件中60%以上來自于行政機關提供的線索。
行政機關的認可來之不易。在過去幾年里,白靜履行誰執法誰普法職責,多次為行政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專題講座,以另一種形式搭建起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溝通橋梁。她還利用自己是呼和浩特市委法律顧問的身份,把公益訴訟講座開到了市政府。
白靜不是老師,卻在很多講臺上留下了身影。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公益訴訟專家指導組成員和專班核心骨干,她為檢察人員集中授課、實地巡講。作為內蒙古大學法學院特聘的專業講師,她以生動的講述,鼓勵同學們關注公益訴訟。她錄制的“網絡微課程”,被收進中國檢察教育培訓網絡云課堂,成為業務條線的“必修課”。
她還積極參與公益訴訟理論研究工作。2016年11月以來,多次被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抽調,參與最高檢重點課題“訴訟外行政檢察監督研究”“公益訴訟制度設計研究”等重點調研課題,作為主要執筆人完成多項課題論文并發表。
心有陽光,才能照亮前方。呼和浩特市檢察院檢察長張忠明表示,白靜作為年輕檢察官,既有青年人的銳氣、闖勁和干勁,敢于擔當、勇往直前,也有檢察人堅守法治信仰、堅守公平正義,把工作做精做細的韌勁和勤奮。她以“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品格,綻放出新時代的新風采,樹立起年輕一代檢察人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