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的追光者
——專訪山東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王燕

“她呀,不是上案子,就是出庭,再不就是一線指導、研討案情……很少看到她閑著的時候!比涨,記者在山東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采訪時,四級高級檢察官王燕給大家留下的是這樣一種印象。
從參與公益訴訟試點到工作機制逐漸成熟、成果越發豐碩,王燕一直堅持辦“熱線”、當“群主”,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公益訴訟事業,傾情工作讓她收獲了最高檢個人一等功、首屆山東省十大法治人物、首批全省法律研究領軍人物等諸多榮譽。
受命于先行先試
2015年7月,最高檢印發《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山東被確定為試點省份之一。王燕被領導安排參與公益訴訟試點工作。
看著鋪在辦公桌上的慶云縣檢察院就該縣環保局不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向法院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王燕心緒難平,這是試點工作推開后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材料里現場鐵銹樣的污水令人觸目驚心,在幾年的時間里,一個早應被關停的企業卻一直非法生產并排污,雖被反映多次卻沒有相關部門處理,地荒了,老百姓的心也涼了。
“一定要給老百姓一個交代!”王燕暗下決心!叭珖桌,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參考,不管是調查取證、訴前程序還是確定訴訟請求,都是在摸索中進行!蓖跹喔嬖V記者,她作為案件承辦人,壓力很大。
“我們走訪村民,了解到村民的麥苗從原來的畝產過千斤,到案發時的畝產減半;經調查,因污染嚴重,不少群眾多次撥打市民熱線電話反映氣味難聞、污染嚴重的問題;經鑒定,我們證實了涉案公司排放的工業污水屬危險廢物,含硫酸、硫酸鈉等!鞭k案關鍵期,王燕和同事吃住在慶云,和德州市、慶云縣檢察院的同志共同開展調查取證,深入現場固定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證據。
由于該案屬于行政公益訴訟,環保部門是否存在違法履行職責的行為成為該案的關鍵。該案涉及的專業問題之一是環保領域的“試生產”問題,對于一家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生產工藝落后且未通過環!叭瑫r”驗收的企業,環保部門曾于2011年、2012年、2014年批復同意試生產,后又于2015年2月27日、6月1日批復同意試生產延期。
“在搜集研究試生產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我們先是和環保部門的同志多次溝通交流,了解試生產實踐情況及相關細化規定;后來和立法部門同志交流試生產的立法背景和目的,同時翻看中國知網上所有涉及到試生產的論文,找到了對于案件論證有支撐作用的法律規定和相關案例,感覺特別有成就感!蓖跹嗾f。
記不清為了案件熬了多少次夜、跑了多少次現場,經過多少次的論證、推敲……最終,該案得以順利開庭,檢察機關的全部訴求得到法院支持。王燕說,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劍指行政不作為,對于促進社會治理意義重大,慶云縣還以該案為契機,對全縣范圍內重點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嚴防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該案被最高檢確定為全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被評為2015年度檢察機關十大法律監督案例之一。
之后,王燕的腳步并未停歇,接下來,她又指導辦理了全國首例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山東省首例大氣污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等……
創建“訴前會議”品牌
“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理念變革引領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拓創新!泵鎸嬖V訟這一新領域,王燕總是力求站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
為把“雙贏多贏共贏”和“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理念落地,王燕在了解各地案件實踐后,敏銳捕捉到可以通過“訴前會議”解決問題的案件。
去濱州市指導辦案時,王燕和濱州市檢察院的檢察官王惠芳剛一見面,王惠芳就拿出十幾個案件線索請教成案可能性!澳憧催@個案子,轄區內小區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至護城河,嚴重影響周邊環境及居民生活。經環保部門檢測,化學需氧量和氨氮量都超標嚴重。我們也發了檢察建議,行政機關也給了回復,稱已經采取措施封堵排污口!蓖趸莘颊f。
“封堵排污口后,目前小區居民通過什么方式排放污水?”“護城河的污染問題解決了嗎?”“護城河有沒有污水管道?”“檢察建議的具體內容是什么?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的職責是什么?”王燕一一詳細詢問。
“我們了解到單純封堵排污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檢察建議回復后,雖然行政機關已經整改,但環境污染依然存在,是不是符合起訴條件?”王惠芳有些吃不準。
王燕認為,“從行政機關的履行職責情況和結果分析,該案應該說是符合起訴條件。但這個案子的特殊點在于,涉案污染問題并非一個職能部門就能解決,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發揮合力。再說通過訴訟程序,即便判決了,后期也需要相關部門配合才能順利執行。我們嘗試一下通過召開訴前會議的方式解決問題!
越聊思路越清晰,最終,檢察官們嘗試召開“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會議”,把相關單位都請來,再邀請人大代表、特約檢察員,共同商討辦法。
接著,由當地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召集相關部門到檢察院商議,最終確定由公用事業部門牽頭,投入90余萬元對護城河沿線雨污水管網實施徹底改造。
這是山東省檢察機關開展訴前會議試點的首次成功實踐。循著這一思路,山東各級檢察機關將辦理訴前程序案件作為督促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保護公共利益的常態化手段。在此基礎上,山東省檢察院出臺了《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會議實施辦法》,“訴前會議”成為一項工作品牌在逐步推廣。
據統計,近5年來,王燕參與主持研究案件1800多起,指導各地辦理案件950多起,主辦并審批案件298件,其中審批并指導辦理的5起案件被最高檢評為全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她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牽頭完善公益訴訟機制建設,起草了山東省檢察院《關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明確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中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評判標準的指導意見(試行)》等規范性文件,指導各地實踐。
給人“一碗水”先有“一桶水”
濟南人喜歡稱呼別人為“老師”,而在山東省基層院檢察官們眼中,王燕是名副其實的老師。
“省院在辦案的同時,重要的職責之一是指導各地辦案,解決辦案難題。實踐是推動立法的動力,各地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我也需要通過研究論證才能解答,所以給大家解答問題的過程也是我們一起成長進步的過程!蓖跹嗾f。
“給人‘一碗水’,首先得自己擁有‘一桶水’!痹谕跹嗟霓k公室和家里,有大量關于環境保護、食品藥品、房地產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書籍,在繁忙工作之余,堅持不懈地學習、思考是她能夠游刃有余指導各地工作的法寶。
為了更好指導各地實踐和提高公益訴訟的社會影響力,王燕開發了多門公益訴訟課程,每次大家都會被她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講課內容所吸引。她多次為全省和全國各地檢察官講解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知識,制作的《行政公益訴訟的調查取證和出庭應對》被最高檢評為全國檢察機關精品課程。
她自愿擔當熱線電話“解答員”,她的辦公室電話被稱為“公益訴訟熱線”。王燕還傾心建立了“心系公益,關愛地球”的公益訴訟群,在這個群里,你可以看到大家分享的全國各地典型案例、經驗做法和專家觀點,也可以隨時請教在辦案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在群里熱烈交流,分享辦案心得體會,凝聚了公益訴訟辦案的合力。
王燕不斷將自己的所學所做、所思所想與基層院檢察官分享,同時她也收獲了滿滿的回饋。來往之間,集結了一大批一線公益訴訟檢察官,這股保護公益、維護民生的力量正在逐漸壯大、蓬勃。
(本報記者郭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