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檢察官,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無論從哪個立場出發,看到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我都特別心痛!
——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三八紅旗手”、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莎姐”辦公室主任梅玫
利落的發髻、爽朗的笑聲、親切的談吐,是記者見到梅玫時的第一印象。
梅玫,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莎姐”辦公室主任。自被招錄進檢察機關,梅玫就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取得不同凡響的成績。她先后被評為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
“未成年人犯罪走勢下降”是最好的證明
2003年,22歲的梅玫考入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剛進檢察院,她就主動請纓做未檢工作。而當時,“未檢”甚至都沒有正式的部門歸屬,其職能分散于偵監、公訴等部門。
“我真的很喜歡做未檢工作!泵访嫡f,這句話至今仍然是自己的心聲。為把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做得更細致,早在2004年,梅玫就與7名檢察官組成團隊,并最終發展為“莎姐”青少年維權崗,將此前分散的未檢工作進行綜合管理。她把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繪編成漫畫口袋書《莎姐講故事》,并設立了“莎姐”熱線、“莎姐”信箱、“莎姐”談心室等。直到今天,“莎姐”青少年維權崗的工作內容與范圍仍在不斷拓展。
“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泵访嫡f,經過她和“莎姐”檢察官們的付出,當地未成年人犯罪的走勢就是最好的證明。2004年,該區有犯罪未成年人60人,此后逐年減少,2016年以來保持在個位數,2019年降為零。這些數字背后,梅玫和“莎姐”檢察官們功不可沒。
如今,全國人大代表馬善祥及多名心理咨詢師、老師加入“莎姐”志愿者隊伍;團市委、婦聯、教委等多家單位和該院建立了法治教育協作機制;許多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也紛紛加入“莎姐”普法和幫教涉罪未成年人隊伍中。
2019年,梅玫還開發了“莎姐”云平臺,并不斷延伸觸角,讓檢察機關更好地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目前,該區24個部門、8個街鎮和30所中小學都納入了“莎姐”云平臺,進駐平臺后,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按照平臺運行機制,回復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攜手共建,共同編織了一張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的安全“防護網”。
她為迷途的孩子點亮明燈
從事未檢工作17年,梅玫先后把10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拉回正常的生活軌跡。
說起接手的案子和涉案的那些孩子,梅玫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拔沂且幻麢z察官,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無論從哪個立場出發,看到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我都特別心痛!泵访嫡f,“我不想主動打擾任何一個孩子,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曾經誤入歧途,當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當一個好的傾聽者!
她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恒心,竭盡全力地把“走岔路”的孩子拽回正道。十幾年來,她始終扮演著“知心姐姐”的角色,為迷途的孩子點亮明燈,為脆弱的心靈提供幫助。她說,“幫助迷失的少年重新找回自我、融入社會,看著他們越變越好,是件值得驕傲和欣慰的事,幫助受害的青少年走出陰影也同樣重要!
一位未成年被害人的母親讓梅玫印象深刻。女孩受傷害后輟學自閉,母親傷心落淚,誰都無力改變殘酷的現實。梅玫剛開始接觸母女倆時,女孩母親言辭并不友好,不想讓女兒受到“二次傷害”。沒想到女兒跟梅玫聊了一兩個小時之后,竟然在離開的時候告訴她“下次還想來”。就這樣,梅玫與小女孩接觸了一個多月,不僅對女孩進行心理疏導,而且打通了母親的心結,母女關系也逐漸緩和了。
“感謝你,陪我們度過最黑暗的日子,帶我們步入陽光……”有一天,這位母親給梅玫發了一條長長的微信!翱赐晡⑿藕芨袆,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泵访嫡f,其實案子早就辦結了,犯罪分子也判了刑。但她覺得如果不將后續事情處理好,這個案子就沒完,心里的石頭就放不下。
看到孩子們找到生活方向感覺特別幸福
用同事的話來說,“梅玫總是喜歡給自己找事情”。
到看守所跟孩子聊天時,梅玫發現跟孩子當面聊,他們基本不愿意開口,于是她在看守所設立了“莎姐”信箱,鼓勵孩子們寫信表露心聲;與未成年人交流時,她體會到心理輔導的作用,就擠時間學習并考取了心理咨詢師;交流學習中,她發現兄弟單位觀護基地的優勢,回來就聯系愛心企業在當地建立了觀護基地;工作總結中,她留意到預防犯罪的重要,又牽頭組建了“莎姐”法治宣講團,并在全區建立了13個工作室、9個校園法律社團,實現全區所有鎮街、中小學校全覆蓋;她還針對未成年人和社區居民不同特點,積極開展文藝創作,制作法治視頻節目《莎姐說》,編排“莎姐陪著你”歌舞,并組織“莎姐”志愿服務團隊,聯合影視公司拍攝制作了國內首部預防青少年犯罪題材電影《莎姐日記》。
梅玫的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嘗試、每一分精力,都源于她對工作的真心熱愛,也正是這份熱愛,讓她樂此不疲!爱斒盏胶⒆觽兊膩硇,看到他們找到了生活方向,或者接到來電說,聽他們說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或者他們帶著家人來找我聊天談心,自己心里就感覺特別幸福,也非常滿足!
不久前,有個男孩帶著女朋友來找梅玫,并向她袒露心聲,正因為梅玫的一句話點醒了他,才讓他重新鼓起勇氣好好生活。雖然梅玫已記不清具體細節了,卻記得這個孩子一步步變好的樣子。在她的幫教檔案上,注明了最初接觸時他的負面情緒、對社會的敵意、他在觀護基地的表現、他跟父母和好的日子、他離開重慶時的告別……
“我們只是渡船,陪孩子們度過一段歲月,然后看著他們走向遠方!泵访嫡f,“未檢工作是一項愛心工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添磚加瓦!
。ū緢笥浾呃盍⒎?通訊員張柳妞?圖片攝影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