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行案子再小都是大案!
“司法辦案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來說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特別是類案影響力大,我們應努力實現辦理一案,引領一片,教育一方!
“無論是檢察業務,還是脫貧攻堅,我每天的工作都是和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打交道。讓群眾滿意,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面對記者的采訪,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王長江冷靜而睿智,他拋出的一句句“金句”,正是他對民事檢察工作深刻感悟的詮釋。
對小案子一樣上心
王長江所在的重慶市檢察院第二分院,辦理的民事行政檢察案件絕大部分是經過了法院一審、二審,甚至再審,不少當事人經過多年訴訟后,都是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檢察機關尋求救濟。面對申請人疲憊卻又充滿期盼的眼神,王長江要求自己,不管大案小案,一律認真辦理。
幾年前,重慶市忠縣的種植大戶申某為;ū9,購買了山東某科技公司生產的“美果佬”肥料,噴灑在其承包的4493株柑橘樹上。不久,柑橘樹出現落花掉果,產量銳減。申某一紙訴狀將山東公司告上法庭,可案件經過一審、二審,申某的損失均未得到賠償。走投無路之下,申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進了檢察院的大門。
王長江承辦該案后,將一摞厚厚的資料翻來覆去看,經過反復思考和比對,發現問題關鍵:“美果佬”肥料登記公告適用作物僅為番茄,而包裝上卻擅自增加柑橘、臍橙、荔枝等;這種肥料不具備;ū9π,卻在包裝上明確將;ū9袨槭滓δ,足以對普通果農造成誤導。
經檢察機關抗訴、法院再審,申某最終獲賠15.9萬元。這起歷時4年多的糾紛,終于畫上了圓滿句號。
訴訟監督只是民事行政檢察官工作的一部分,王長江的很多精力是放在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息訴罷訪等工作中。
2018年,一位81歲高齡的老人找到王長江。老人的兒子徐某在受雇從事裝修時受傷致殘,法院判決房主、工程承包人及徐某分別承擔相應責任。
王長江經審查發現,老人要求房主負全責的主張不符合法律規定,法院判決并無不當。但老人每次說到兒子常年臥病不起時,總是潸然淚下,這讓王長江十分揪心。
“申請人癱瘓在家,申請監督都不能自己來,我們能不能幫他一把?”王長江來到徐某所在的重慶市開州區岳溪鎮,了解到徐某傷勢嚴重,妻子離家出走多年,唯一的兒子為照顧爺爺和父親無法外出務工,租住的房子家徒四壁。后來,王長江積極爭取,為徐某申請到司法救助金5萬元。
14年來,像這樣的“小案子”,王長江辦理了927件,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2160余萬元。
監督的底氣來自用心
2018年8月,王長江辦理的一起抗訴案得到重慶市高級法院改判。
“煤礦關閉涉及十多名工人工資、社保等善后事宜,400萬元扶持資金我們僅分得50萬元!”重慶市奉節縣某煤礦投資人牟某向檢察院申請監督時說,“法院認定,決定資金分配的《煤礦轉產扶持獎勵資金落實情況統計表》系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依據司法不能干預行政原則,駁回了我們的訴訟請求!
煤礦管理,對于王長江而言,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陌生領域。他馬不停蹄趕到相關部門了解相關政策及出臺背景,連續多個晚上審查案卷材料,白天詢問當事人,核實每一個細節,很快厘清案件事實:《煤礦轉產扶持獎勵資金落實情況統計表》是由重慶市奉節縣煤炭協會制定。該協會系民間團體,不具有行政管理職責,行政主管部門也沒有委托其制定。同時,這一事實也得到另外一起行政訴訟案的確認。這一發現,給了王長江監督的底氣。
最終,經檢察機關抗訴后,法院再審改判,牟某等人分得190萬元。王長江辦理的另外一起申請案,也為申請人挽回經濟損失300余萬元,并助力民營企業解決了遺留難題。
在辦理申請人徐某的案子時,王長江發現,因為徐某的父親在其出具的借條上承諾“用家庭財產擔!,徐某需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父債能否子還?一起看似簡單的案件,卻涉及傳統情理與現代法理的沖突。
“徐某父親雖是戶主,但與已經結婚生子的徐某之間不是法定代理關系;除法定情形外父母與子女財產相分離;戶口未分離,父母和子女共同居住不是徐某承擔還款責任的法定理由!蓖蹰L江對案件作出詳細的分析說明。據此,檢察院提出抗訴,法院再審撤銷徐某共同償還15萬元的民事責任。
之后,徐某涉及的4起同類案件共100余萬元相繼改判。徐某送來了“民行檢察為人民,公平正義守護神”的錦旗。
14年來,王長江辦理的抗訴及提抗案件88件,法院改變原判決85件,改變率達96.6%;提出再審檢察建議5件,提出行政執法檢察建議2件,均獲得采納。
在脫貧攻堅一線付出真心
2019年7月,王長江被選派到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高橋村駐村扶貧。
高橋村山大溝深、人煙稀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王長江融入脫貧戰線后,每天和隊友奔走在田間地頭,挨家挨戶熟悉全村57個貧困戶175人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制定幫扶措施。
走訪時,王長江主動噓寒問暖,跟村民拉家常,遇到村民的法律咨詢都詳細解答。
“我兒子離婚后女方撫養孩子,因為撫養費等問題,不讓我們老兩口探視,可不可以打官司?”
“老人家,這事兒最好先協商,都是為了娃兒好,有什么談不攏的呢?”
“我們通過商量,撫養費、探視孫子的問題都談好了,謝謝了喲!”
就這樣,王長江用力用情用智在村里提供法律咨詢37次,為基層群眾架好崇尚法律、依法辦事的連心橋。
14年來,王長江先后獲得全國民事行政檢察業務標兵、重慶市先進工作者、重慶市檢察機關“青年衛士”等榮譽稱號,榮記個人二等功、三等功。
。ū緢笥浾呃盍⒎?通訊員付澤?武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