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握著法律,一手牽著群眾。她一路走來,一路播撒正義與溫暖,讓法律開出了花,讓初心結出了果。
石宏和同事們走村入戶宣傳民法典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這樣一段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边@也正是遼寧省丹東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石宏從事民事檢察工作27年的真實寫照。從穿上檢察制服那天起,正義的種子就在石宏的內心發芽生長,從此只問初心,無問西東。
27年前,石宏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后,回到遼東邊陲這片養育她的熱土,開啟了她的檢察人生。時間一晃,如今的她已是全省從事民事檢察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同志。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庇诠そ橙绱,于檢察工匠亦如此。經過27載的打磨與淬煉,石宏日臻資深和專業,先后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十大辦案標兵、全省檢察業務專家,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屆民事檢察理論人才庫。
慧眼識破“蹊蹺案”
多年的經驗積累讓石宏練就了一雙慧眼,總能透過紛亂復雜的案情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她跟記者談起曾經辦理過的一起蹊蹺的系列案——
原本是幾起并不復雜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但案子卻有些蹊蹺:9個農民工都是丹東鳳城人,卻跑到50多公里外的丹東市里找律師;打官司見不到人,僅代理律師一人出庭;多人打的欠條,日期相差幾個月,但格式、筆跡、用紙幾乎一樣。
“哪來這么多巧合?”石宏敏銳地感到,很有可能是虛假訴訟。石宏和同事找法官了解當事人執行情況,到公安機關調取相關詢問筆錄,終于找到案件突破口,將目光鎖定在農民工王某某身上。不出所料,在多份相互矛盾的筆錄面前,王某某坦白,實際欠款確實與欠條不符,而且從未委托律師孫某代理案件。
這一疑點更加引起石宏的注意,她一遍又一遍地翻閱案卷,終于發現了一個細微的破綻:律師授權委托書及原告訴狀的簽名與當事人在公安機關的簽名不一致。
為避免打草驚蛇,她和同事找到鑒定機構進行先期咨詢得到確認后,決定直接接觸律師孫某,最終孫某也向檢察機關交代了實情。
原來劉某承包鳳城某公司的打井工程后,將該工程又轉包給王某和許某,但雙方因工程款數額發生糾紛,王、許二人找到律師孫某,共同商量后心生一計——要想既打贏官司又能執行到錢,最好從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角度將發包方鳳城某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于是,王、許二人找來王某某等9人假扮農民工身份,捏造拖欠工資款事實,律師孫某代簽訴狀及授權委托書,并指使王某找其岳母頂替做被告,勝訴后執行同為被告的鳳城某公司,這樣所謂的工資便揣進了王某的腰包。
不承想,這一切終究沒能逃過石宏和同事的眼睛。不僅虛假訴訟的罪名被坐實,王某、許某、孫某3人被追究刑事責任,9起“欠薪案”也全部被法院依法改判。這也是遼寧省首例律師參與作假的虛假訴訟案件。
結案后,石宏還積極向司法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進一步規范律師執業行為。同時,石宏所在的丹東市檢察院還與市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聯合會簽了《關于聯合防范和查辦虛假訴訟的若干意見》,形成打擊虛假訴訟合力,取得了辦理一案,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該案后來被收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適用指引》一書中。
有了辦理虛假訴訟監督案的成功經驗,石宏及時梳理工作思路,拓寬線索渠道。2018年以來,石宏帶領全市兩級檢察院民事檢察人員共排查虛假訴訟監督線索371件,“一體化”指導查辦案件257件,提出監督意見209件,移送刑事犯罪線索并立案17件47人,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在石宏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丹東市檢察機關民事虛假訴訟監督案件辦理數量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相關經驗做法得到省檢察院的認可,并在全省進行交流。
全力辦好“民生案”
“對檢察官來說再小的案件,對當事人來說也是大案!痹谑昕磥,民事案件都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案件。在依法辦案的同時,傳遞司法溫情和人間真情,也是民事檢察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說起孫某與劉某等人清算責任糾紛申請監督案時,石宏感觸很深。
孫某公司的一名員工謊稱可以給公司投資入股,騙取劉某等人借款后失蹤。劉某起訴后,法院判決孫某承擔還款責任。孫某不服,找到丹東市檢察院申請監督,劉某等人也因執行不到錢,多次上訪。
為盡快息訴化解矛盾,石宏決定找劉某嘮嘮。當她來到劉某家時,竟被眼前一幕驚住了——67歲的劉某孤身一人,借住在某單位的簡陋房里,因患有嚴重疾病欠下很多債務,受騙后更是雪上加霜。
“雙方都是受害人,只有促成雙方和解,才能真正做到案結事了!睉{著多年的辦案經驗,石宏覺得不能就案辦案,還是要找到“最優解”,才能讓雙方真正解開心里的疙瘩。
石宏與雙方當事人面對面、電話溝通達50余次,冒著酷暑往返雙方當事人所在地十余次,耐心細致地釋法說理,幫助他們分析利弊。當孫某得知劉某被騙后的境遇后,不由得由抵觸轉變為同情,誠懇地對石宏說:“就沖你苦口婆心地做我們的工作,我寧可受委屈,也會扛下這筆債務!
最終,雙方自愿達成和解,孫某一次性給付劉某等人19.5萬元。至此,這起持續了6年的清算責任糾紛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民事檢察,就是要為民行事,這是石宏走上民事崗位時的初心,也是她多年踐行的準則。
2020年,石宏在辦理劉某國工傷糾紛申請監督案中,發現劉家因案致貧,符合司法救助條件,遂向本院第六檢察部移送了案件線索,這也是丹東地區首例民事類司法救助案件。
2020年底,石宏和同事來到劉某國家中,將1.5萬元司法救助金交到劉某國家人手中。今年春節前夕,她還自掏腰包購買米面油送到劉某國家中,并送上新春祝福!耙煤蒙,以后有什么事,就給我打電話!”臨走時,石宏囑咐道。
今年4月,劉某國的父親來到丹東市檢察院,將一面繡有“秉公執法,司法救助,為民解憂,溫暖人心”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送到石宏手中。錦旗上的16個字,飽含著劉某國一家對檢察工作的認可和肯定,對檢察人員的感激與信任。
從事檢察工作的27年里,石宏共辦理各類民行監督案件1200余件,接待、答復當事人申訴來訪2000余次,所辦案件連續五年入選遼寧省檢察機關“十大精品案例”。
她曾耐心疏導,讓當事人雙方達成執行和解,使某鎮政府避免了百余萬元的經濟損失,并開創了丹東民行檢察執行和解的先例;她曾將心比心,為失地農民討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她也曾伸出援手,助力13位農民工討回拖欠多年的工資,讓他們過了一個安心的春節。
盡力當好群眾貼心人
除檢察官外,石宏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丹東市檢察院駐寬甸自治縣灌水鎮東岔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6年10月,她開始駐村工作,雖說是駐村,但還是辦案和駐村兩頭兒跑。
與村里研究脫貧對策、幫助協調資金、申請政策、成立煙草合作社、調研黑豬養殖項目……“扶貧依靠群眾,才能扶得起立得住。她堅信只要駐村干部多出一份力,困難群眾就能早一日脫貧摘帽!
一開始,村民對煙草合作社項目不了解,不同意入股,石宏就挨家挨戶地解釋政策、分析利弊。后來,村民因為雨季延長,眼瞅著煙葉收成不好,有了顧慮,她又登門安撫疏導,幫著想解決對策。
煙葉進入烘烤階段,秋天的太陽格外毒,石宏皮膚紫外線過敏,雖然捂得嚴實,但還是整個臉、脖子、胸前都紅腫了,只能涂抹牙膏來緩解。就這樣,她還是咬牙堅持跟村民一起干活!笆旮善鸹顑簛,一點不比男人差,村里老百姓很認可她!睎|岔村黨支部書記于長杰夸道。
看著煙葉大豐收,村民拿到分紅時,石宏臉上露出了笑容!澳且豢,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石宏說。
疫情防控期間,村里防控缺人手,石宏立即趕赴一線。凍透了,她就借來村里人的棉襖,貼著暖貼,繼續堅持;頭疼發作,就吃去痛片,繼續值守!胺鐾曦氝要送一程,希望村里人都能快點過上好日子!笔晷χf。
為了增強群眾守法用法意識,石宏組織兩級院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宣傳普及民法典,集中開展民法典“五進”系列活動,發放宣傳手冊,現場答疑解惑。精心制作10期“檢說民法典”微課堂普法視頻課,在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
“一個人的能量畢竟有限,我希望我的一點點收獲能惠及更多的人!痹诮衲6月舉辦的第二屆丹東市民事檢察業務暨民法典知識競賽中,石宏與大家分享了她的工作經驗。
多年來,她始終堅持筆耕不輟,立足民行檢察實際,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深鉆細研,在辦案實踐中不斷總結、思考。她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發表調研文章和工作經驗材料50余篇,多次帶領課題組完成省院重點課題,為省內兄弟院和對口援疆單位進行授課,充分發揮檢察業務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手握著法律,一手牽著群眾。石宏一路走來,一路播撒正義與溫暖,讓法律開出了花,讓初心結出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