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真真假假,虛假交易、虛假交友等事件頻頻發生。在當下詐騙案件中,婚戀成詐騙重災區,詐騙套路不斷翻新,新式花樣層出不窮。今天,又是一年情人節,提醒廣大網友,遇事務必擦亮眼睛,提高自身辨別能力、防詐能力,練就識破詐騙陷阱,不被花言巧語取得歡心。
01案情回顧
●真實案例一:近日,湘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一起詐騙“婚戀交友”詐騙案。被告人鄧某某與被害人鄒某某系多年未見的初中同學,后通過微信雙方逐漸聯系。因鄧某某沉迷賭博缺錢,見鄒某某在微信頻繁發送紅包,鄧某某便隱瞞自己已婚情況下,以男女戀愛關系為名與被害人鄒某某進行交往。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被告人鄧某某先后以花錢租房、還債、買手機、外出務工、親人生病等名義,詐騙被害人鄒某某錢款。經審查,被告人鄧某某騙取被害人鄒某某通過微信或支付寶轉賬錢款十五萬余元,均已用于非法賭博活動。2021年3年,被害人鄒某某通過某視頻社交軟件發現其鄧某某已結婚生子而案發。目前,該案以被告人鄧某某涉嫌詐騙罪移送法院審查起訴。
●真實案例二:“以介紹對象為名,行詐騙之實”。2020年至2021年期間,被告人鄧某甲虛構了女性“某紅”、“某嬌”的角色與口吻,用自己另外一個微信與被害人鄧某乙、李某某處對象聊天,多次以需要見面禮金、訂婚禮金、親人過世為由,共向兩名被害人詐騙錢款九萬余元,該贓款被鄧某甲用于償還個人債務。2022年2月14日,經湘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以被告人鄧某甲涉嫌詐騙罪移送法院審查起訴,同年3月16日,經法院判決,被告人鄧某甲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02婚戀型詐騙特征
(一)虛構身份,抬高人設。此類案件被告人采取虛構身份,抬高人設的手法,通過微信、APP軟件等虛構自身工作、家庭、朋友等情況,獲得對方信任和確定關系后,再逐步實施詐騙行為。
(二)巧立名目,騙取錢物。在婚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網絡上與異性交往后,通過虛構事實和理由向對方要錢或借錢,特別是在一些特殊意義的節日,也成了犯罪嫌疑人實施詐騙的契機。
03以案釋法
檢察官提醒:利用社交、婚戀等軟件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當遇到時需保持清醒、理智,務必擦亮雙眼,仔細分辨,如果對方在網絡虛擬平臺上以各種理由不斷索要錢財,甚至是理財投資項目推薦等,不妨按下“暫停鍵”,認真辨別其內容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保護好自身財產安全,如遭被騙,及時向有關部門報警求助,通過正當法律途徑維護權益。